Part 1自我成長篇

  針對你所期望的人生,看看必須丟棄哪些既有的價值,又應該增加哪些你所沒有的價值?──潛能開發大師 安東尼.羅賓斯(Anthony Robbins

  猶記得學生時代,老師諄諄教誨:「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」期許我們務必要奮發精進。

  然而,如此積極提升的精神,很多人在離開學校之後,就將之拋諸腦後,殊不知,少了自我磨練砥礪,往往就是失敗與挫折的開始。

  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,永遠變幻莫測、充滿挑戰,「一招行天下」是絕對行不通的;你懂得升級電腦設備才跑得動新程式,就也該明白,人如果不能時時Update,遲早會被社會淘汰。

  因此,追求生命高峰的過程中,除了堅持不懈,更別忘了「善變」──善於修正自我、精進改變,才是面對未知人生的最佳因應之道。

細節01 一定要懂得感恩
細節02 善用零碎的時間,做時間的主人
細節03 戒除馬虎輕率的習慣
細節04 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
細節05 克制不良的欲望
細節06 一定要學會正向思考
細節07 懂得節流,學會理財
細節08 言多必失,看好你的嘴巴,杜絕嘮叨
細節09 學會說「不」
細節10 注重生活習性,才有幸福人生
細節11 不要輕易許諾

Part 2 人際交往篇

  只有相互扶持、互惠互利、協同合作,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徑。──著名作家、出版家 阿爾伯特?哈伯特(Elbert Hubbard

  你或許可以白手起家,但很難赤手空拳僅憑一己之力,就贏得卓越的成功。兩千多年來,人類的社會之所以有組織、有系統及文化倫理,無非彰顯了人是群居動物;且生命起伏、成就與否,都與人脈網絡緊緊相繫的真理。

  想要成為一個功成名就的人,第一點就要懂得「做人」;越善於開發人脈、經營關係的人,在追求理想目標上,必然能借力使力,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  因此,別再將社交活動視為多餘或娛樂,一旦你沒有人脈,就很難擁有錢脈和情脈。

細節12 約會時,一定要提早到
細節13 過去的事不要全讓人知道
細節14 學會「愛人」與「被愛」 
細節15 把「我愛你」、「你好棒」掛在嘴邊
細節16 一定要和家人保持最好的關係
細節17 千萬不要打斷對方的談話
細節18 千萬別向朋友借錢也不要借朋友錢
細節19 說話時少用「我」,儘量使用「我們」
細節20 在背後讚美別人的力量超乎你想像
細節21 與朋友相處,掌握適度的交往距離
細節22 小握手,大禮節──多握一會兒,讓人感受活力與真誠

Part 3 職場關鍵篇

  如果想獲得自信並嬴得他人的信任,最關鍵之道是:不間斷地瞭解自己的事業。──美國銷售專家 法蘭克.貝特格(Franck Bethge

  對工作沒有熱情,對事業沒有進取心的人,生命猶如一灘死水。

  也許,你並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及資歷,但是請別忘了任何成就都始於含淚播種、微笑收割。因此,選擇一個你樂在其中且具有展望力的事業好好經營它,這不但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,也是人生在世的價質原點。

  然而,人人都說職場如江湖,行走其中切莫掉以輕心;的確,職場因為多了競爭性與利益衝突,想要發光發熱、自我實現,務必要留意攸關職場倫理、應對進退的「潛規則」,才能確實做到笑傲職場、贏得漂亮。

細節23 每天大聲向同事問聲「早安」及說「再見」
細節24 一定要準時上班與準時交差(包含老闆或主管交待任務要準時交差)
細節25 主動做老闆沒交代的事
細節26 只要還能上班,就不要請假
細節27 工作時要認真、全力以赴,帶點傻勁才有幹勁
細節28 做錯事要馬上道歉,沒有任何藉口
細節29 善於利用時間,千萬別帶工作回家
細節30 遇到挫折別輕易轉換跑道,唯有克服困難才能超級自我
細節31 不要和同事道是非
細節32 掌握職場進退,方能明哲保身
細節33 不要佔用公司的資源做自己的事(紙筆電話等)

作者序

天使與魔鬼,盡在細節裡

  有句名言說得好:「魔鬼盡在細節裡。」這段話提醒了我們,很多時候對於細節的馬虎和粗心,往往會讓努力功虧一簣;而這樣的論點,幾乎是通用在人生的任何部分,無論是人脈經營、職場應對,甚至兩性相處。只是,細節最大的特性,不外乎就是容易被忽略。細心,或許是可以培養的,但是細節卻是需要外人來分享與提醒;身處於不同角色與立場,有時候再怎麼細心,也會疏漏一些人生的「眉角」與潛規則。

  也許,出版社就是要提醒我這一點,因此提議讓我嘗試與其他的作者共同合著一本書,希望透過三方不同的背景與觀點,激盪出更全面的想法與創意。對我個人而言,這是非常新鮮且難忘的經驗。能和流川美加小姐合作,讓我感到非常榮幸,猶記得我還未加入易富文化的作者團隊前,就已經是美加姐的書迷了。當然,于飛先生也是非常成功、值得尊敬的前輩,但由於流川美加小姐是典型的成功女性範例,更讓這兩年來努力經營女性成功書系的我,由衷感到欽佩,並且深深期許自己有朝一日,也能像她一樣擁有非凡的成就與智慧。

  在討論本書內容的過程中,于大哥與美加姐精采的激辯是我最好的學習,兩人毫不吝嗇的分享了經驗談與對現代年輕人的期望,這過程中有許多段落是讓我冷汗直流,因為,即便自認謹慎、機伶如我,也一再碰到讓我內心大喊:「糟了,我從沒有想過這一點!」或「原來前輩或主管會在意這些事啊!」的內容,因此,經過紀錄、彙整、節選之後的《35歲前要注意的33個細節》,絕對是一本最佳的生存指南;也是指引我們通往成功的地圖。

  當我在準備這本《35歲前要注意的33個細節》時,我除了透過網路與其他兩位作者開會、討論內容,也同時向我身邊各個不同年齡層及工作領域的朋友徵詢意見。其中,有個年近四十的朋友問我:「我已經超過35歲了,這本書對我還有用嗎?」我笑著說,當然,35歲只是一個分界標準,或者應該說一種象徵,我們都期許自己在35歲的壯年期讓人生達到巔峰,但是,錯過了這個年齡就不再有翻身機會嗎?當然不是;我想,重點應該在於懂不懂得注意細節,讓細心促進成功,而並非年紀是靠近或遠離35歲。因此,無論你現在幾歲,只要你渴望改變現狀、自我精進,就該好好掌握本書中的真理。

  總之,這本《35歲前要注意的33個細節》如果用我們年輕人KUSO一點的說法,就是一份讓你在人生與職場考試All Pass的小抄或考古題。如果說「魔鬼都在細節裡。」我想,這本《35歲前要注意的33個細節》不只提點了容易讓你我失敗的魔鬼疏忽,更涵蓋了守護我們立足職場展望人生的天使。渴望克服失敗魔鬼、擁抱成功天使的你,一定不能錯過!

貓眼娜娜

細節決定成敗關鍵

  常有同事和我抱怨,現在的年輕人都急於成大功、立大業,卻往往忽略最根本的基礎──成就,並非來自高學歷和能力,而是一個人是否懂得全面性的自我經營;包括性格、人際、應對、態度等等;綜合來說,就是不懂得在乎細節。

  那麼,什麼是「細節」呢?我想,最簡單的說法,就是「決定成敗的關鍵因素」也許不起眼,但絕對重要。這也是為什麼任何國家都有意義相似的座右銘:「大處著眼,小處著手」。

  在這裡,我先分享一個店家輸在細節的用餐經驗。某次去中國訪友時,朋友特地招待我去一間他認為相當道地的日本料理餐廳,餐廳的裝潢很精緻、處處呈現日本風味,據說連餐桌椅都是向日本家具廠商訂製。菜色上,也的確很契合我這個半日本人的口味,但可惜的是這頓飯出現了小小的敗筆──搭配生魚片的芥末,並不是新鮮現磨的,而是買市售的罐裝成品。

  於是,我便很快地說:「這位廚師應該不是日本人。」我的朋友訝異不已地回答我,主廚的確是前往海外學習,但並非真正日籍。我覺得有點可惜,因為這位師傅雖然學到日本料理的菜式與技巧,卻沒有學習到真正的細節,憑著這一點,這間餐廳在我心目中的檔次高低,就已不言而喻。我的朋友說我未免太苛刻,不過是一搓芥末,何必這麼在意?我笑了笑,無意和他爭辯日本料理的藝術,只是淡淡的回答,在日本俱有相當等次的料亭,一定連芥末或者醬油,都是店家嚴選、甚至親手調製的,因為,注重細節就是對客人的尊重。

  當然,我不是第一次被不同國籍的朋友,打趣著說我們日本人未免太執著。但是,我始終相信堅持且注重細節,應該是跨國界的通識概念;尤其更是取決於成功、失敗,或者價值高低的關鍵。

  因此,當老朋友易富文化的陳主編,向我提出希望能回到《35X33》系列發表一本新作時,我立即想到的就是「細節」這個主題。35歲是人生的關鍵期,這個論點想必大家都已很熟悉,但是,應該注意的細節有哪些,卻不該是我個人的一言堂,於是,出版社邀請了于飛、貓眼娜娜這兩位分別位於中國和台灣的作者,和我一起合作新書。

  雖然不是第一次合著新書,但我始終覺得這樣的合作經驗,非常珍貴且收穫良多。尤其,貓眼娜娜算是相當年輕的創作者,在與她溝通的過程中,我也感受到年輕一代的活力與熱情。這讓我想到,有時候我們會因為長處於上位的角色,反而失去了過去力爭上游的衝勁,或者在掌握大量資源的當下,我們也遺忘了那個二十幾歲,什麼都不懂、赤手空拳努力的自己。

  我想,和晚輩作者合作最大的好處,就是提醒我「沒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」,年輕人不可能一蹴而成到達主管的境地;如果期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人材,以及一段精采人生,必然要懂得從細節開始留意,而這樣一本《35歲前要注意的33個細節》存在的意義,就是讓所有無論是否35歲的人,都能透過書中的經驗與智慧做到自我提升、追求卓越。

  謹以《35歲前要注意的33個細節》,獻給期許人生能更成功、圓滿的你,一起加油吧!

流川美加

掌握你的黃金關卡

  最近,在一場老友餐敘時,讓我徹底感受了年齡在職場上的壓力。老王今年不過36歲,在我們眼中應該正值壯年期,恰好是一展抱負的良機,然而,他的公司卻受到大環境影響,屢放無薪假。不甘無所事事的他決定另謀高就,誰知道當他前往另一間公司應徵時,原本對學、經歷及能力都自信滿滿的他,竟被年齡這一關給刁難──「本企業恕不錄用超過35歲的求職者」。

  這點讓王先生感到非常鬱悶,只是,像這樣尷尬的遭遇,相信並非老王一人的經歷。時下,無論是人力網站,還是報紙上的招聘廣告,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字樣:「限35歲以下的求職者」。

  最近,我在中人網上看到一條新聞——濟南市就業辦事處發佈2006第三季度勞動市場需求人數約為89,072人,求職人數91,023人,求人倍率約為0.98,可以說求職的壓力並不大;但是,根據年齡分組來看,年齡16~34歲之間的人群求職比較容易,而35~44歲之間的求人倍率,僅為0.55。也就是說,平均100名求職者中,僅有55個工作機會可供選擇,45個人處於失業狀態,不足前者的二分之一。

  由此可見,求職難易的門坎是落在35歲。

  除了民間企業,公務機關人員的考試也往往將35歲視為年齡上限。35歲究竟怎麼了,為什麼「有幸」成為求職的黃金分水嶺?經過朋友們一番熱切討論,35歲以上的求職員工之所以容易碰壁,我們總論出以下幾個推測:

  一、事業心不強。35歲以上的人多已經成家且以家庭為重,故加班意願低落,或者利用上班時間處理私事,因此留給主管「上班只是交差等領薪水」的負面印象,遠不如年輕人朝氣蓬勃、有幹勁,又沒家庭的拖累,更容易成就一番事業。

  二、不好管理。在傳統觀念中,年齡是樹立權威的一個重要因素。現在企業普遍年輕化,許多單位的主管都在40歲以下,新來的員工若與自己年紀不相上下、甚至更年長,管理起來會有很多不便。

  三、增加企業成本。相較於年輕人初出社會只求經驗不拘泥於薪資,35歲「熟齡」的求職或轉職者,往往先前已擔負主管職,就算不做「空降主管」,聘用一個有所年紀和經驗的工作者,必然付出的薪資成本較高,但是未必會帶來成正比的效益,因此,許多企業在選擇上往往會以年輕求職者為主。

  除了上述論點外,我們尚討論到35之後往往身心處於一種下坡狀態,不但體力變差,不再像年輕時是個一週加班五天半的鐵漢;在學習和應變能力上,也明顯跟不上年輕同事的腳步。

  總之,35歲就是青春的尾巴,35歲之後應該是收穫的季節。

  所以35歲之前,我們應該好好耕耘事業和家庭,留意任何會影響我們家庭幸福、事業成功的細節,將不利於個人發展的習慣與毛病趁早消滅,並努力錘鍊自己的人格魅力,如果你能在35歲之前就雙贏你的家庭和事業,自然可以輕鬆享受美滿幸福的後半生。

  35歲對我而言,已經是有點遙遠的過去,但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那段最輝煌也最難熬的歲月,聊起這段人生的「黃金關卡」,更是感觸良多。雖然,命運是掌握在個人手中,但是在多變的人生與殘酷的職場單打獨鬥,其過程免不了會感覺孤獨與挫敗;我回想起自己的35歲,沒有一個老師扮演領導的角色,任何事情都得自己摸索與學習,這其中的苦楚與辛酸,真的不足為外人道。

  因此,當我受到台灣我識出版集團的邀請,撰寫一本給年輕人的成功經驗分享時,我毫不考慮就答應了。我的想法其實非常簡單,就是希望每一個翻開這本書的年輕人,都能從中得到生存職場、發光發熱的經驗與智慧,省下繞遠路的時間,趁早邁向成功的康莊大道。

  無論你是否35歲,都該學習掌握細節,跨越人生的黃金關卡。

于飛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